几日后,一切事务安排妥当。
皇帝明日出行,前往雍城。
夜里,皇宫。
咸阳宫附近不许有茂密的植被,以防藏匿贼人,但宫内并没有这个顾虑。
威崇殿外的树木静静地伫立着,枝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
月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落在地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远处的池塘水面如镜,映着大殿的倒影,偶尔泛起涟漪。
夜晚的宫城,没有了白日的喧嚣,只有宁静与祥和,好吧,这只是胡亥的个人感受,寺人仕女们可能不这么想。
宫殿的飞檐斗拱在月光下投下长长的影子,胡亥凭栏眺望,手中端着青铜酒爵,清亮的酒色荡漾在金色的杯壁上。
“听说今日的月亮很大,朕怎么没看出来。”
离栾侍候在一旁,接话道:“想来是那些阴阳家的人胡诌的。”
“哈哈,孤不这么想,寡人觉得是因为肉眼的能力有限,月之大小非目明神远者不可见。”
离栾想找补两句,自己可不能跟皇帝唱反调,余光看到丘森匆匆而来,离栾咽下了已经到喉咙的话。
“陛下,值守的谒者传话,郎中李客有密信递上。”
“左相家的那个?”
“正是。”
胡亥点点头,道:“那寡人知道大概是什么事了,拿上来吧。”
离栾看了看皇帝的表情,他百分百确定这不是什么好事。
他能看出来并不是皇帝发怒了或者怎么样,而是因为皇帝听到好消息时一般直接喜形于色,毫不遮掩。
与之相对的,皇帝听到坏消息时虽然不会气急败坏,但表现出来的一向是面无表情的脸色。
呐,就眼下这个样子。
这是他的经验,很准的。
离栾缩了缩头,千万别牵扯到我。
丘森招呼不远处的谒者过来,从他手上拿过密信,里里外外检查了一遍后,双手呈递给皇帝。
胡亥喝了口酒,接过李客的信,不加掩饰的说道:“让我看看是谁又要找死。”
“臣李客敬上,稽首再拜……”胡亥突然想起来这货身上还挂着个侍郎衔,寡人怎么没见他来值过班啊,这小子挂名吃饷。
算了不是什么大事,李斯这个老头子七八十了,李客还是留家里服侍他吧。
将李客的信读完之后,胡亥大概搞明白了。
首先交给李斯监视诸位公子的事情,被下放给他儿子管了,李斯只负责把关,倒也可以理解,平时事情那么多,这件差遣不亲自搞也算合理,免得不小心猝死了。
然后就是李客记录的各种内容了,也不是很复杂,核心就是三公子将闾及其从弟有问题,这段时间三人的部曲门客被频繁调动。
最后做了总结,目前没有发现特别明显的异常,但确实是有问题的,而且这几日将闾府上对诸位公子公主发出了邀请,明日踏青。
明日,也是皇帝出城的时候!
李客感觉时间安排过于巧合,因此赶过来上书示警。
“有心了。”胡亥拿出腰间的一块玉佩,递给丘森。
“转交给李客,告诉他,差事做的很好,朕很满意。等他加冠那年,拿着这块玉佩来找朕,可以让他选择一郡之地去做郡守。”
丘森恭敬的接过,“诺。”
“离栾,把信烧了吧。”
“是。”离栾接过信,走向一个角落,不合时宜的奏章文书都会被定期焚烧处理,因此专门围了个焚烧点。
离栾用火烛将信点着,丢入巨石垒制的围炉里,整个过程他没有看信的内容一眼。
胡亥饮下黄金爵内所有的美酒,沉思着,没有太明显的实据,自己还真不好对这群宗室下手。
什么,你说可以先抓再找,这瘪犊子反意已现,抄家肯定能抄出来书信、武器之类的,估摸着还有龙袍?
胡亥给你点了个赞,对了,你可太聪明了,我怎么没想到呢。
不这么做是因为现实条件不允许,只要胡亥不想走历史中那条老路,那他就不能在没有任何原因时,又去屠杀宗室子弟,这砍的不是别人,是他的法统,砍的是他屁股下的凳子。
你说抄出来的书信、武器还不是证据?
人家只会觉得是你塞进去的,如果胡亥现在已经即位三年以上,别说反意已现,就算是捕风捉影、空穴来风胡亥都敢干他!
“加强戒备吧,明日确实有人要谋反。”
胡亥返回屋内,写下了几封书信,信里就两个名字,一个蒙毅、一个公子将闾。
“明天等朕出城后,将这些书信交给赵高、李斯、章邯。”
不管是不是你们,一旦出现叛乱,那京城留守们就可以搞扩大化,实施清洗行动,杀不杀得等皇帝点头,抓人是可以提前的啊。
在书案的另一旁,还躺着一封信,是郑履递交的,里面显示蒙家的郊外别院停下了动作,郑履猜测可能是被主宅发现并制止了,据此推断明日蒙氏叛乱的机率降低。
不过,胡亥不这么想,这条路,一旦开始,除了成功外,再没有结束一说。
“太缺专业的人了。”靠郑履、李客这些人,不大行,他们明显不专业,而且一个是兼职、一个是“实习”……
胡亥需要专家,特务专家。
千里之外的一个男人打了个喷嚏,有些担心的说道:“完了,别感染风寒了吧。”
“离栾,派人去阳武县户牖乡,征辟一个叫陈平的人,他娶的妻子克死了五任丈夫,陈平本人也喜欢广泛交友,功利心重,他在当地应该是比较有名气的,以客卿之位召他。”
“诺。”离栾已经适应了皇帝这一惊一乍的性格,皇帝哪天说梦到徐福回来了他都不意外。
翌日。
“你们是谁?”韩信一骨碌从草席上爬起身来,问道。
“陛下有诏,征辟韩信为右御卫校尉。”
来人是两个寺人,领头人羊钟转头对着带路的亭长问道:“尔确定是他?”
亭长弓着身子说道:“不敢欺瞒天使。”
亭长又对着韩信说道:“你还不赶紧……你还不快些回话,这可是大好事。”
韩信站起身来,腰间依旧配着那柄长剑,高昂着头颅。
他正准备答话,却被寺人打断:“我看你屋子四处漏风,想必除了腰上那柄剑,也没甚值钱的东西。别废话了,是你的话,就跟我们走吧。”
韩信一口气憋在肚子里,寺人已经转身,韩信略一犹豫后,还是问道:“敢问……这位天使,校尉俸禄几石,掌兵多少。”
寺人有些不耐烦的转头看向韩信:“一个胯下受辱之人,有什么资格知道这些,陛下给你,你就拿着,哪有你拒绝和质问的余地!”
韩信眼神闪烁,突然怒目圆睁,右手猛地一抽,拔出利剑。
“噌!”
大喝道:“阉货,安敢辱我!秦法森严,你又懂些什么!我当时若不选择留待有用之身,哪有今天报国之日!”
天使一旁的随从大怒,同样拔剑出鞘,亭长劝这个也不是,劝那个也不是,只能缩到一旁。
一时之间,这家徒四壁的房子里,剑拔弩张。
双方的利刃对峙着,韩信一人面对着众人,但眼神没有丝毫躲闪,手腕平稳有力,将手中的利刃斜面向上对着天使。
俄顷,中黄门羊钟微微摆手,身旁的几名随从率先放下了刀剑。
“咔。”回鞘。
羊钟有些惊讶的看着他,皇帝确实没看错人,这起码是个荆轲那样的人才,忠勇是够的、脑子也聪明。
面对依然指着自己的刃尖,羊钟有些无奈,遂道:“校尉品秩同郡尉一般,俸禄比两千石。右御卫校尉掌握御卫军府的一半,兵额四千。”
韩信这才放下剑柄,回鞘。“我怎么没听过这支军队。”
“新建的,六卫军府直隶于皇帝、枢密院,是京师常备军,寻常年代兵额五万左右。”
“那我的官应该比你高才对吧,吾觉得你刚才的行为不妥,你应该向我致歉。”韩信登时便显露出了高傲、年轻的一面,得理不饶人的质问羊钟。
羊钟看着这个气盛的年轻人,敛色道:“第一,印信还没发,你现在不能算就任了。”
“第二,咱家前半辈子生活在后廷,下半辈子也会生活在后廷,所以咱家只攀附陛下一人,你韩信是谁、有什么名爵,跟我可没关系。”
“第三,时间耽误的也够多了,误了陛下大事,万石都给你拿下!没什么事就走吧,抓紧时间。”
羊钟拂袖而出,随从们相继离开,亭长深深的看了韩信一眼,也跟随天使离开。
在众人走后,韩信身上那股生人勿近的气势霎那间散去,他理了理袍子,走向自己母亲的牌位,眼睛微微湿润。
“娘,我就说我能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