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宋神宗赵顼主动攻西夏未获成功,甚至损兵折将,可毕竟占据了西夏的一些领土,并不能算是完全的失败。
其实宋神宗赵顼是一位被历史严重低估的皇帝。赵顼二十岁登顶,做了将近十八年皇帝。在他短短一十八年的皇帝生涯中,赵顼做了几件震古烁今的大事,完全可以比肩大宋太祖太宗。
在政治上,他即位之初,可谓乳臭未干,但他以超出一般人的成熟眼光,大胆启用王安石,强力推行了变法;王安石下台后,他又义无反顾地进行了官制改革,加强了皇帝的权威,后世很多皇帝在官制方面的改进,实际都是沿着宋神宗的老路走下去的。
在文治方面,赵顼起用司马光主持修撰了《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的修撰虽然是英宗启动的,却是神宗赵顼强力推动的,而且《资治通鉴》这个书名也是赵顼亲自拟定的,很有水准!
尤为难得的是在军事方面,神宗取得的成就,用“辉煌”两字形容,可以说是恰如其分。我们来细细理一理。
公元1069年,种谔收复绥州(陕西绥德);公元1070年,韩绛收复银州(陕西横山),这两州是西夏的老地盘,大宋从虎口里夺过来,费了不少力气,前一章我们叙述过。
公元1072年五月至公元1074年四月,赵顼起用王韶攻取熙河地区,获得全功,开疆拓地近两千里,前面也叙述过。
公元1072年十一月,章惇收复梅山(湖南安化、新化)。
公元1073年十一月,章惇又立新功,收复懿、洽州(懿州、洽州实为一州,湖南芷江)、鼎州(湖南武陵)
公元1074年元月,熊本平定泸夷(四川泸州),后改为长宁军。
公元1075年十一月,熊本收复南平(重庆南川)。
公元1076年十二月,郭逵收广源州(越南高平广渊县)。
公元1081年,李宪收兰州,前章已叙述过。
可以说,正是宋神宗赵顼的雄心壮志和纵横捭阖,才使北宋的疆土陆续开始扩大,其后的哲宗、徽宗持续扩张,到徽宗年间达到最大值,只不过,徽宗朝的疆域仅是昙花一现罢了。
按时间顺序,我们先来看看梅山是如何被章惇收复的。
梅山之地,属于如今的湖南,东接潭州(湖南长沙),南临邵州(湖南邵阳),西靠辰州(湖南沅陵),北抵鼎州(湖南常德)。当地少数民族被称为“梅山蛮”。梅山基本实行自给自足,自我治理,不和中原往来。大宋立国后,多次遣使招安,梅山部族不听,前期派军征讨,也没有成功,可谓“国中之国”。
仁宗末年,大宋宜阳县和梅山东边交界,知县张颉入梅山搜捕了巨匪符三等人,开始触动了梅山的利益。随后,转运使吴中复上疏朝廷,建议进取梅山。没有引起重视。赵顼即位后,湖南转运副使范子奇建言:“梅山蛮恃险成为边关大患,应该收复并在那设置郡县治理!”
此时赵顼刚即位,头绪甚多,来不及理会。
到公元1072年,赵顼终于盯上了梅山,年初,赵顼下诏,让“知潭州”潘夙、“湖南转运副使”蔡烨、“转运判官”乔执中同荆“湖南、北路察访使”章惇招抚梅山。
章惇派乔执中“知全州”(广西全州,以前属湖南管辖),出发前,梅山境内的大田、离子、飞山三寨派军卒犯境,因飞山在全州之西,章惇让乔执中仍然赶赴全州,平复飞山蛮。
梅山境内道路险绝,章惇又下了死命令给乔执中,让他限期平定。乔执中无法,试着先派军校入境招安,未料碰到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招安顺利异常,飞山、大田、离子等地的酋长都相继答应归附朝廷。接着梅山各地均表示愿意归附大宋。不过,招抚过程肯定极端艰难,只不过史书没有详细记载而已,否则,梅山境内各族为何等到现在才想到归附大宋?
章惇大喜,在梅山传檄朝廷招抚诏令,梅山境内各蛮族争相开辟道路,等待朝廷官员来对土地登记造册。
十一月,梅山东起宁乡县司徒岭,西抵邵阳白沙寨,北界益阳四里河,南止湘乡佛子岭的梅山疆土,正式纳入大宋版图,章惇派员编籍居民,得一万四千八百零九户,壮丁一万九千八十九人,田二十六万四百三十六亩。并按土地的肥沃、贫瘠程度核定了税收,每年交纳一次。
章惇又在当地修筑武阳、关峡两城,朝廷下诏,在梅山南设置新化县,隶属邵阳;在梅山北设置安化县,隶属潭州。此后,从澧州(湖南澧县)往南可以直达邵阳。
佐料:章惇开梅山,总面积有近万平方千米,应该说是件大事,为何会如此顺利,以前的地方官做什么去了?实在让人很费解!而且更让人费解的是,《宋史》对此事记载得也很不详细。
《宋史.神宗本纪二》九个字:“章惇开梅山,置安化县。”
《宋史.列传第二百三十.章惇传》十三个字:“以蛮方据潭之梅山,遂乘势而南。”
唯在《列传第二百五十三.梅山峒蛮》有一小段,记载了安抚过程,后面却记载“诏以山地置新化县”,意思又是设置了“新化县”并非“安化县”,似乎和上文的《神宗本纪二》记载相矛盾了。
《宋史全文》、《宋史纪事本末》根本没有记载,毕沅的《续资治通鉴》简单抄录了《梅山峒蛮》的记录。
当然,《宋史.地理志》、《乔执中传》、《潘夙传》、《范子奇传》、《吴中复传》等都有零星记录,把它综合起来,确实很费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