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壁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杨集给杨广轰出中华殿之后,便离开大兴宫、直接返回王府了。当他进入大门、绕过影壁,一眼就看到前院呈现出一副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此刻正值仲夏的酉戌之交,关中的黄昏光线强烈、暑气炎热,卫王府里的一座座殿宇在晚霞中投下一片片阴影。由于杨集出征在即,府中奴仆要准备很多东西,而其中一些人还要跟着主人出征,所以府上每个人都抓紧时间准备一应物质,不时可见一队队汗流浃背的侍卫家仆把一些箱笼和物品从后宅、中庭搬到前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所在、每个人都必不可少,而他们的手上的工作也不容耽搁,杨集也不想自己的出现影响大家、加上无甚大事,于是避开直通前方的正道,沿着花树遮蔽的抄手游廊走向前方的玄武殿。

杨集一边疾步前行、一边默默的思忖着此行任务。

经过先前与杨广的一番交谈,杨集对此行任务有了更清晰的了解:杨广名义上是让自己去辽东协助李子雄和宇文述等人防御高句丽、消耗高句丽军的有生之力,然而杨广自尊心极重、极为高傲,加上此刻的大隋是当之无愧的霸主,故而高元的举动终究是把杨广给激怒了,是以犯下了急功近利的毛病,要自己把高句丽给灭了。

若不然,杨广岂能认可‘远征高句丽’这个大名目?更何况,如果杨广仅仅只是协防,哪至于让自己去?哪至于任命自己为河北行台尚书令?

不过杨集倒是没有认为杨广犯傻、痴心妄想;这是因为高句丽王高元就在辽东城中,要是能够将其拿下,高句丽就会陷入群龙无首的混乱之中,隋军则能趁此机会,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把高句丽给灭了。

而这种雷霆万钧的作战方式,恰恰是自己之所长,所以杨广让自己担任河北行台尚书令、辽东道行军大总管,也就合情合理了。

走近玄武殿左偏殿,就看到一名眉清目秀、丰神俊逸、英气勃勃青年在门口等候。此人名叫刘孝孙,乃是荆州南郡寒门子弟,亦是一个文武双全、武艺高强的“文弱书生”。

刘孝孙是仁寿年间的国子学的学子,后来因为仰慕刘炫、刘焯,便辞去国子监学子的身份,跑去凉州大学一边深造、一边任教。之后结识了同为教师兼学子的孔颖达、孔德绍、颜师古、颜相时、颜勤礼、李玄道、盖文达、陆从典、姚思廉、刘斌、蔡君和、庚抱、廋自直。

众人才华横溢、志趣相当,且都是不受重视的寒士、世家旁支子弟,便惺惺相惜,成了良朋好友。

杨集心知这些人都是名上留名的俊杰,就把他们募集入府当属官;不过他们在此之前都以学业为重,杨集也不希望他们的潜力被繁重的政务扼杀,便让他们挂个名。只有到了学校放假、或是严重缺乏人手之时,才会把他们调来帮忙。而今,杨集又缺人了,于是就把年纪比较大、学业有成的人调来池属官了。

刘孝孙现在是卫王府属官体系中的参军事之一,品级虽然只是正八品下,但也是吃官粮的人了,远远见着杨集走来,便上前行礼道:“大王,有客来访!”

“谁来了?”杨集随手把麒麟剑交给了紧紧跟随的朱粲,有些漫不经心、漫不在意的向刘孝孙问道。

这个时代十分重视礼仪,达官贵人或世家门阀在与他人交往之时,往往都会先行递上拜贴,若是对方接了,才会按照拜访,若是不接,则是作罢。这个时辰不问自来的客人,要么是自己人,要么是族人、亲戚,而主人面对这类人的时候,根本就用不着摆出正式的面目和架势;要是过于正式,反而隐隐约约透露出疏远之意。

杨集今天由于有很多事情要办,便没有接下他人递来的拜贴,加上此时天色已暗,他本能以为是自己人、族人、亲戚或是随军出征的部下,所以显得比较随意。

“大王,来客乃是唐国公李渊。他和族侄杨恭仁已经到了将近半个时辰,如今正在会客堂等候。”刘孝孙“初入门墙”,对于贵族间的龌龊、派系间的争斗不太了解;他犹豫了一下,又说道:“大王,郝总管说唐国公是贵客之一,卑职便代为接待了。”

“李渊确实是贵客之一,日后要是有人不请自来,只管迎入府中便是!”杨集改变不了当世的规则,也没有相关去挑战,便入乡随俗的遵遁当世所流行的先呈拜帖的礼仪和风俗;但是他未免错过送上门来的人才、未免错过军机大事和一些机密事务,又特别对下面的人下了命令——凡是上门拜访的人,不论对方是何身份都要迎入府中。

府上有了这项规定,加上没有人敢来卫王府浑水摸鱼、骗吃骗喝,所以就算杨集等主人不在府上,管事也会热情将来客引入会客室款待,而来访的客人,一般都是有事上门。

刘孝孙“转正”不久,而且是前天刚从张掖过来,似乎不知这项规定,杨集便在门口随口提示了一下。

“喏!”刘孝孙应了一声。

“劳唐公久候,抱歉之致。”走进会客堂大门,杨集看到李渊正襟危坐的坐在在客位之上,在他下首是一名高大魁梧、相貌堂堂的青年,这便是李孝恭了。

李渊正有意无意的看着门口,一见杨集入内连忙起身,下首的李孝恭见状,也连忙跟着起身,李渊闻言,连忙拱手行礼道:“大王客气了,我们叔侄这么晚还来打扰,应该是我说抱歉才对。”

寒暄了几句,李渊指了指侧后方的李孝恭,向杨集介绍道:“大王,我给你介绍一下,此乃我侄子李孝恭,今年十七岁。他自幼勤学兵法、苦练武艺,亦是我李家文武双全、武艺高强的后辈。其能力较之犬子建成,有过之而无不及。”

“卑职李孝恭参见大王!”李孝恭上前几步,向杨集行了一个军礼。

杨集与李孝恭不熟,却也认识,而李渊不可能不知晓,他此时这么正式、这么隆重的向自己介绍,分明就是在向自己推荐李孝恭呢!见到李孝恭相貌英武、剑眉直插双鬓、双眼炯炯有神,微笑道:“果真是将门无犬子,很高兴认识李公子。”

“大王过奖了,比之大王,卑职这点本事何足道哉?”李孝恭躬身一礼,神情肃然的说道:“大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乃是我大隋赫赫有名的军神、战神,卑职只恨自己身不在凉州,不能与大王并肩作战!”

“一会有这个机会的!”杨集哑然失笑,听他口口声声以“卑职”自居,便主动问道:“不知李公子现在在何处任职?”

李孝恭拱手作答:“回禀大王,卑职乃是去年武举甲榜的榜首,承蒙圣人隆恩,现为勋一府一名旅帅。”

隋朝禁军中的一部分隶属于“三卫五府”,这所谓的“三卫五府”分别亲卫、勋卫、翊卫三卫,其中的亲卫府称为亲府,它连同勋一府、勋二府、翊一府、翊二府,共称五府。

在武举诞生之前,“三卫五府”素来是文武百官、世家子弟镀金的地方,只要他们在其中当几年兵、凑足资历,便可出去当将领、都尉、县丞,军府骠骑将军和车骑将军等等军职。

武举诞生之时,杨广本打算让天下武士同考一榜、同场竞技,然而最后受制于人、受制于势,不得不把武举分为甲乙两榜,分别让文武百官和世家的子弟考甲榜、寒门考乙榜。

甲乙两榜在当时是被迫妥协出来的东西,但正所谓“得之东隅失之桑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经过这么一分以后,杨广却有理由有机会对良莠不齐的“三卫五府”进行改革了。

杨广将“三卫五府”当作甲榜中举武生的安置之所,提升了入选“三卫五府”的门槛,如果竞争不过其他人、考不上,哪怕你是文武百官和世家的子弟,也进不了“三卫五府”;而入选的人,皆是击败其他世家子弟的有能力的人。

“三卫五府”经过这么一改,其人才构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里面还有一些人是在里面混日子、混资历,但也有很多人是有能力、有志向的人才。而李孝恭,无疑便是后者。

李孝恭知道自己要是在“三卫五府”沉淀几年时间,一定可以通过家世、通过李渊的关系外放为将,之后再凭资历一步一步的升迁。但是他不是那种混资历的庸才,所以他便有了“功名祗向马上取”之志,并决定退出“三卫五府”,然后改去前线作战、去前线立功,以个人的能力和军功达到升迁的目的。

他这个想法得到了李渊、李神通等人的一致赞同,他们非常看好李孝恭的潜力,同时也知道武将与熬资历的文臣不同,武将是一门“吃青春饭”的行当——

因为武将虽然是凭军功升迁,可是武将立功的时间却十分有限,一旦过了人生巅峰,其体魄、精力就会下降,再也无法担任前方大将之职;而大隋又是一个名将辈出的王朝,如果潜力无限的李孝恭这么一步步的熬下去,他这辈子根本无法出头、根本当不了大将军。

【鉴于大环境如此,本站可能随时关闭,请大家尽快移步至永久运营的换源app,huanyuanapp 】

然而李渊和李神通等人支持归支持,但他们知道必须给李孝恭找对上司、找对地方;否则的话,李孝恭照样没有立功的机会、照样混不出一个名堂。

李渊之所以这个时候来拜访,主要是他早就想和杨集好生谈一谈了,他们李家虽然是关陇贵族一员,但是李家实力太弱,不仅没有什么号召力,还长期处于被牺牲的对象,这便使他对关陇贵族、对武川盟没有多少归属感。而在李世民事件上,独孤整和窦威不许他报仇的联合施压之举,更是让他看清了关陇贵族大鱼吃小鱼的本质。

然而他虽是想效彷宇文述那般‘自绝于关陇贵族’,但又没有那种时运,所以他只能把自己定位为间接的角色,在暗中向皇族靠拢,成为皇族的内应之时,获得皇族的支持。尤其是杨集,这可是卫王系领袖、皇族和寒门的代表人之一。如果杨集认可他,那至少有一半以上的皇族认可他,给他提供一定的便利,好让李家得到发展的机会。

不过李渊知道局势十分微妙,包括关陇贵族在内的各大政治势力、以及关陇贵族内部的三大派系都在等待发难的契机,而杨集在这其中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假如元家知道他来拜访杨集,元家极可能对李家采取不利的手段。

其次才是向杨集推荐自己的侄子,如果杨集愿意录用李孝恭,那么两者之间,便有了联系的纽带,说起话来,也能减少一些顾虑。毕竟之前,两家没有多少联系,如果贸然说一些敏感的话题,不仅冒昧,而且还容易让杨集多想。

正是出于种种考虑,他们叔侄才选择这个时间段登门,而且对外还打着荐才的名头。

他也不想如此小心谨慎,但无奈,谁让他是弱者呢?

——————

【忽然想到一事:之前,我给书中角色取名之时,有几名读者康慨激昂、振振有辞的说古代贵族在给孩子取名的时候,必须遵照“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的原则,不管哪个朝代都是如此、必须如此。按照他们的口吻来说,作者们要是不遵照这个原则来取名,那就是十恶不赦、应当诛九族。

然而事实上,这几个人犯了严重的教条主义,就拿隋朝杨家和梁国萧家、南陈陈家、唐朝李家来说,大家各有自己的取名方式,压根就不信这种鬼东西,大家都是觉得怎么好怎么用。

其中最为典型的无疑是李渊家族,他们在给晚辈取名之时,显得相当随意、觉得怎么好就怎么来。李渊有个名叫李孝基的堂弟,而他的侄子又叫李孝恭,此外还有几个不是同一辈的“李孝x”,若不是知道他们关系的,还以为他们是同辈兄弟呢!

此后的朱元章家族,更是来了个元素周期表。

也许这几位说杨、李、陈、朱没底蕴,没水平;但是萧氏又怎么说?人家可是诗书传家的名门世家的呢。

所以我认为“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只是一个取名的方向,而不是绝对、必须。】

半壁书屋推荐阅读:大秦:我杀敌就能变强在中世纪当生活玩家断绝关系后,偏心王府悔不当初织明沧桑百年第一部尘途雕弓落流氓县令:抢个女帝回家过年一觉醒来变赘婿穿越大唐之强兵变乱匪从士兵突击开始的军旅生活赘婿重生,我以棋子弈苍生最后一个道士Ⅱ战国野心家迪迦之重生怪兽春秋鲁国风云陪葬傻驸马,竟是绝代军神为嬴政打穿蓬莱,打造仙秦帝国兵锋王座抗战:黄埔签到百天统领北洋军阀特种荣耀:最强天赋系统太子监国:我的权利比皇帝大!秦昊是什么小说夜君太子镇西王:天下霸业大唐:别闹我只想发财开局盘点永乐大帝,诸皇震惊曲速引擎爆炸,称霸地球副本我刚登基称帝,她就说我是昏君大唐扫把星牧纨修仙者降临,我开启了仙秦重工三国,从孙策和周瑜手里抢江东千金令,魔王的小俏妻重生范进,我要做状元他能气死周瑜,你管这叫莽夫?游行在古代我是大明瓦罐鸡从唐开始的克苏鲁三国突将扼元汉末少帝钢刀连皇权王座神医傻妃穿越明朝,国公做了三百年谍云重重大唐闲散王爷枪械主宰都穿越了,谁还娶公主啊?造反!昭昭大秦系列之史上第一阴谋
半壁书屋搜藏榜:战国野心家吾乃世家子最强绝世兵王晚唐驸马嫡色大明淘宝商三国:为诛董卓,入京以帝为人质水浒之我不做包子大明雍王抗战之超级小兵厦鼓风云地表最强吕布穿越大乾当王爷穷鬼的上下两千年澶渊风云录触摸真相我在三国当谪仙东朝英雄传大唐:开局拐走李世民女儿我的游戏通大明影综:从新川三少主开始揽人肆意称王我在隋唐种田称王靖康之变尊上秦时之七剑传人穿进语文书,从刺猹开始重生之农家小书生大周天子柴荣老子就是要战争天才纨绔我帮秦始皇争天下大唐男保姆开局被拒婚,战斗升级成战神白衣王侯万界临时工三国之水浒点将直播她干得漂亮三国:白粥馒头,我竟黄袍加身穿越了的学霸混在三国靠命亮剑:从后勤部门开始帝王惑:皇后,再嫁朕一次!军阀:签到万把巴雷特,成奉天王天才弃妃皇明朱慈炲满朝奸佞,你让我做千古贤相道光一统寰宇快穿之教主难追重生美国之富甲天下
半壁书屋最新小说:大齐之君上传奇大明狗腿子三国凭实力截胡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大夏镇远侯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三国:从县丞开始的崛起之路穿书太监太会审时度势了!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2153,我再也不回去了哈哈大汉那些事儿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山贼之谋定三国明朝写作素材大全镇国世子爷三国第一公侯三国:开局娶了大乔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动荡的大元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白话三侠五义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如何拯救德意志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立渊传沉默的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