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航就像是讲题一样把这道证明题当作课堂习题给讲了。
其中自然是省略了很多“显然”、“这个难道不是以前讲过的吗”之类的过程。
这让台下学者们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
也多亏数论的低门槛、高上限,要不然隔行如隔山,要是其它数学问题,虽然说可以触类旁通,但是也不能让所有人都能投入进来思考。
而数论可以。
“这个理论我想同学们都会了吧,那这一步就不多讲了。”
一众学者露出苦笑,知道理论和融会贯通、巧妙利用是两码事。
不过,这句话貌似在哪听过……
“从这里到这里不是显然吗,不过还是得证明一下,不然得扣分。”
苏航已经进入状态了,沉浸在自己的节奏里。
“这个地方是不是学过,学过为什么不会用呢?”
“你们看,这里不就是之前讲过的吗,噢,你们也许没上过那门课。”
一些学者摸摸脸,好像这门课自己还教过。
“这一步很巧妙,我也是花了一个小时才想出来的。”
一个小时,台下学者的内心已经波澜不惊,这个证明给出来就已经很震撼了,其中关键点也许看着很简单,但是真的要想出来,说不定就是数月乃至数年之功。
一些老学者们原本还心有忿忿,但是当这个成果拿出来时,他们都明白了,这不是一个正在升起的新星,而是一颗璀璨的恒星。
如果说还因为苏航作报告的态度有点不太“合时宜”,那也无所谓了,天纵之才嘛,又是第一次作报告,很正常。
刘明和董利老师在台下也是苦笑不已,这些话太耳熟了,可不就是他们上课时说的嘛。
其实在座的只要当过老师,不,只要上过课基本都能听出来,这可不就是老师讲题的模样。
苏航,硬生生把一个报告开成了课堂。
台下的大佬们竟也没人敢说什么。
稍稍有点学识的人都能看出来,这一份报告的价值。
而且这一份证明不是苏航自己悄悄咪咪地发出去,而是在年会上以一个报告的形式发表出来,那么这一场会议也将在数学史上留下一笔。
相比之下,形式上的一点点瑕疵又有什么关系呢?
更重要的是,该由谁一同来整理这篇会议论文,又或者,苏航是什么想法。
委员会已经开始在讨论了,恰逢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暨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推荐选拔工作正在进行,中国数学会有6各推荐名额,苏航当在其中。
原本那些因为苏航的学历原因而不赞成的委员,面对这一突破性的证明,也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有志不在年高,看成果,而不是学历。
再说了,对他们而言,在座的谁不是个博士呢?
博士不稀罕,稀罕的是能拿得出手的成果。
报告早就超过了一个半小时,但没人打断苏航,稍微有点眼力见的都不会这样做
终于,苏航的肚子咕噜噜地叫唤了一下,喝光瓶子里最后一点水,苏航结束了自己的报告,台下的学者们沉浸许久,才反应过来,纷纷鼓掌,这一次不是形式化,而是发自内心,仅在这一点上,苏航已经走在了他们的前面。
此时已经过了饭点,主持人简单地结束了上午的会议,学校给所有参会者都发了餐券,可以去取餐。
苏航早就饿坏了,和两位老师打了一个招呼后,没有多逗留,按理来讲本该会有很多人想要和他交流一番,但是他们哪有苏航这个年轻小伙的精力,苏航早就跑远了。
餐券就是一个入场券,进去之后就可以自行取饭菜。
平时是不对学生开放的,只是作为接待和教职工的食堂。
在这里,食堂阿姨的手抖终于治好了,好不容易来吃上一顿,苏航卯足了劲吃。
其实从这里的菜品来看,学校食堂的饭菜也没有那么差。
后面的老师陆陆续续地跟了上来,苏航已经吃得差不多了。
端着一碗莲藕汤,和董利刘明两位老师聊天。
却是没有再讨论苏航的那个证明,而是随意地聊一些家长里短。
他们知道,眼前的雏鹰已经可以在天地之间翱翔。
……
有了苏航的珠玉在前,下午的特邀报告都显得黯然失色,几位大佬更是没有到场,而是拉着苏航在整理会议论文。
谁能想到啊,苏航居然能把这个大难题给证明出来,更有谁人能想到,他喵的居然不第一时间发出去,还自信地留到了会议上来做一个报告。
一般人做出这种真正意义上的突破性进展,那不得赶紧地发表,生怕晚了就被别人给抢先了。
这种事情不是没有,就是因为晚了几个月发布出去,结果偌大的名声、利益全被别人给拿去了。
说来也奇怪,杰出的人总是扎堆地出现,譬如中世纪、譬如百家争鸣。
也许正像夜幕群星,不是暗夜孤火,而是漫天星辰。
苏航早就准备好了稿子,稍稍整理一下,就准备发表在国内的数学学报上。
这是苏航特地要求的。
之前一篇论文发在国外的数学年刊,向国际数学界宣告苏航的入场,这一次发表在国内的数学学报,也是在强化国内期刊的国际话语权。
说起数学期刊,似乎只有德国的InventionesMathematicae、美国的AnnalsofMathematics、JournaloftheAmericanMathematicalSociety、瑞典的ActaMathematica四家最有权威。
国内似乎没有什么话语权。
一篇论文,发刊的期刊越是顶级,论文本身就越是权威,也越容易帮助作者本身扬名以及作品传播。
而评职称、发奖金、申请基金这些自然也绕不开发刊数量和质量。
所以说,以苏航这篇证明的质量,发四大顶级期刊哪一家都一定可以被录入,但是苏航依旧选择了次一级的数学学报。
一方面,这是中国数学会和中国科学院联合主办的,发文方便,编辑现场审稿,年会现场拉人一起看,这够排场吧。(某个没见过编辑的网文作者羡慕地流口水)
更重要的是,此后,谁敢轻视国内的期刊?
不出意外,苏航打算在做出成绩后,所有的论文都尽量发国内的杂志期刊,有系统在手,苏航自信,自己的论文价值只高不低。
不管怎么样,先把学者们对自家期刊的信心立起来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