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邵宁远早早地去县城,雇佣整整十辆牛车后,和两个工头汇合,在工头的帮助下,买了七辆牛车的砖,然后转去石厂买了三车用来垫地基的石头后,带着二十几个大工小工往家走。
直至下午,他们才抵达屏山村。
陈静宜提前准备出来两桌饭菜,让工人们吃饱喝足才开始干活。
为了加快进度,陈静宜还招了一些年轻力壮的村民当小工。
邵家招人,向来工钱高,村民们都争相报名。
这次,陈静宜为了加快进度,给的工钱着实高,大工一天四十文,小工一天二十五文,两个工头一天五十文,盖成之后还另有奖励。
县城来的每日里管三顿饭,管住,住是租了村子几户人家的几间屋子。屏山村的每日里只管两顿饭,不管夕食。
陈静宜雇佣村里两个做饭不错的妇人给工人做饭,一天三十文。
饭菜必须管饱,有荤有素,家里最不缺的就是肉,就算没肉,邵宁远往山里跑一趟,便足够吃几日的。
除了肉,大米白面都备的充足,工人们吃的满足,干起活来也有冲劲。
古代盖房开荒等都要选择良辰吉日,陈静宜入乡随俗,找来风水先生算了算吉日,得到最近日子都不差,索性就选在当日开工。
开工那日,邵保安非要出去,虽然盖的是作坊,但也是二房第一次盖房子。
因为邵保安在,便由邵保安上香,祭山神土地公,最后,点燃一挂鞭炮。
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阮工头高唱一句:“吉时开工喽!”,工人们立马挥舞起工具,干了起来。
邵家的饭菜好,陈静宜时不时还会送来一盆的姜汤,哪个工人不小心受伤了,立马便由陈静宜给看,给拿药,这么好的主家,浔江县内也寻不出几家来。
工人们干活时更加卖力,否则觉得对不起陈静宜给出的工钱。
卖力的结果便是原定半月能完工的作坊生生提前了四天。
虽然只是简单的盖一个绣坊,可用的是砖瓦,这在村里可是独一份,村民们心中羡慕。
上梁这一日,陈静宜原本不想办,可架不住邵保安的重视,觉得第一次盖房,不能草率,硬生生地大办了一场。
除了干活的工人,陈静宜还请了村里人来吃席,备下十桌好酒好菜,哪家想来便来吃。
这样好的事,不管和邵家有没有交情,有没有龌龊的都来蹭一口。
面皮薄重礼数的备了礼,可能是几个鸡蛋,一块布头,两三捧的玉米面。
若是有人送礼,不拘着什么,陈静宜都收下,让三郎记在账上,日后有机会将人情还回去。
最重要的是,这样的重礼数的人家多半不会太坏,可交往。
当然,有很多人拖家带口的来蹭吃蹭喝,尤其是与她有过节的杨翠花和牛王氏,舔着一张笑脸坐在桌上,精准无比地对着各种好肉下手,犹如猪八戒转世一样,将桌子上的肉菜扫去大半,引得同桌的人十分不满。
陈静宜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未在这大喜的日子发作,只图日后便是。
而与她多次有过节的张氏真得没有露面,不知是邵保全管住了她,还是她想通了。
不管那样都与她无关,她也不想跟她打交道,最多就是邵保安让邵谷远给他娘送酒菜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做不知,算是给公公一个面子。
上梁结束后,陈静宜支付好工钱,另外给两个工头包了五两的红包,约好来年给她建宅子,将人送走。
回来时,她打开房子,放了五日,祛祛里面的潮湿。
然后择了一个良辰吉日,一挂鞭炮后,作坊正式开工。
作坊那边由二郎和白村长看着,做饭雇了顾家的婆婆和二儿媳妇。
而谷子负责来往县城之间,采购作坊所需的东西以及负责送手套和羽绒制品。
作坊内又添置两口石墨,和两头驴,这样可以大大增加生产量。
从作坊开工之后,曲金开始忙了起来,他这次还拉上了白家老二,两个人,一个负责县城,一个负责镇里和周边的村子,每日里作坊千斤的干豆腐竟全部都能卖掉。
除了干豆腐,曲金脑袋转的快,连做干豆腐时顺道做出来豆浆都带走了,或卖或送,一日下来,光豆浆便能挣上二两银子。
陈静宜瞧见,心中暗暗满意曲金的灵活,对作坊也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她之前只是想着挣银子,并没有想的太长远,招人做干豆腐,卖出去能挣银子便是胜利。
如今觉得,她应该规划一下作坊,慢慢将作坊做大。
第一步,她便改变了作坊的工钱模式,以前是每日二十文,陈静宜将之变成每月六百文加绩效的模式。
她采用的是现代的绩效模式,采取评分制,评分项目包括质量,纪律,卫生,产量,个人品行等。
满八十五分可拿六百文的基本工钱,低于八十五分时每低五分扣五十文,扣完为止。高于八十五分时,每高出一分,工钱便可多拿二十文。
同时,连续三个月绩效分数达到九十五分时,工钱可涨一百文。每三个月便可涨一次工钱。
连续三个月绩效达满分者,工钱可涨三百文,并升为小管事。
另外,举报工人泄露或者贿赂管事及其他不合规矩之事,便可得到一百文的奖励,并加十分的绩效分。
向工人们解释清楚这种方法之后,众人皆是斗志昂扬,对未来涨工钱信心百倍。
绩效方法新鲜却足以激励众人,在村内传开之后,没有被邵家选中或者放弃的人都十分后悔,早知道邵家作坊是一个长久的活而且还能涨工钱,别说是保密合同,就是卖身契说不定都签了。
这话被当做笑话一样传进陈静宜的耳朵里,陈静宜微微一笑,并未放在心上。
倒是胡陆氏笑道:“也就静宜鬼主意多,偏偏每一样都能挣钱,都能让人信服,真是不服不行。”
“可不是么,我家当家的还说呢,宁远两口子就是咱们村的福星,自从他们来了,咱们村生活好多了,今年冬天都没有冻死人的事。”
房氏接过话来,笑着道。
“伯母,你们在夸我,我一会儿尾巴都长出来啦!”陈静宜坐在房氏身边嘻嘻一笑。
屋内顿时一片欢声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