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卫军体系是后世,王朝进入鼎盛时期时,某个手段狠辣的皇帝,也是在那个时期被帝国贵族私下里普遍称为“暴君”的皇帝,独断专行下所设立的,或者说是改革。
在那个时期,因为王朝处于鼎盛阶段,皇帝手中的权力空前强大,即使那些贵族们对此很不情愿,却也是无可奈何,只能咬牙接受了皇帝的这个“改革”。
然后,就这样,一直持续到了现在,足足两百多个年头。
事实上,虽然初期因为“暴君”皇帝还活着的时候,那些个贵族慑于“暴君”的“残暴”手段,所以都是不敢反抗。
但是,后来,那位“暴君”在进行了城卫军改革之后,也就差不多十年的光景,便最终积劳成疾,病死了。
虽说那个时期,王朝还处于鼎盛阶段,继承者也算是一个明君,但,说到底,新旧交替,权力更迭,总会有那么点空子。
在那个时候,那些个贵族的确也是想着,借此机会,搓搓新帝的锐气,顺便取缔城卫军,只可惜,最终,他们的想法还是毫不意外的落空了。
“暴君”皇帝不愧是当时被贵族们咒骂为“暴君”的皇帝,就算是死了,也依然在算计着这些贵族们。
从由领地最高负责人,即领主负责军费,到城卫军直接向皇帝负责,任何行动都需向皇帝报备,虽然繁琐,但也是防止了领主插手城卫军军务的可能。
从本质意义上来说,这一系列的政令,也就等于是变相的削弱了领主手中的权力。
因为城卫军的数量一般都是按照一个领地最大军事供养力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进行规划的,所以,一旦城卫军体系设立了,那就必然会给当地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对于那些个王朝统御下的行省来说,这其实并不算什么,不过是加一笔军费支出,少交一份税钱,其实无伤大雅。
反而,有了城卫军以后,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城市的自我保护能力,也算是一种比较不错的政策了。
可是,这也仅仅只是对于那些个王朝统御下的行省而言,那些个堪称完全自治的贵族领地可就不会这么想了。
由一地最高负责人承担军费,也就是变相的说是由领主承担军费。
军费数量不多,只占最大供养力的百分之八十,可是这也仅仅是对于那些王朝辖制下的行省而言。
领主之所以叫领主,就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领地,且在领地内享有一切权利,就跟皇帝一样,除了还要向皇帝俯首称臣,且听从皇帝的命令以外,其它的,俨然一个国中之国。
既然是“国中之国”,那就必然会有属于自己的武力。
虽然帝国的法律不允许领主建立属于自己的私兵,且为了防止贵族肆无忌惮,不顾法令,还特地设置了地方驻军在那些个贵族领地的附近。
表面上,这些地方驻军名为边境备军,为边军编制,但实际上,那些个贵族领主们其实都明白,这只是初代皇帝不放心他们,特地设立出来,作为监督威慑他们的武力。
一旦他们有所异动,这些名为边境备军的地方驻军恐怕就会立刻出动,将不稳定的苗头迅速扼杀在摇篮之中。
可是,法令终归是法令,固定的行文固然有着一定好处(不会受到贵族统治阶级任意曲解),但也同样的,存在着更大的漏洞。
贵族不能建立私兵,但却可以建立属于自己的护卫。
这当中,就有着相当大的空子可以去钻,毕竟,私人护卫什么的,可没有规定过具体数量是多少。
皇帝既然命令他们不许建立私兵,那他们不建就是了,私人护卫可不是私兵。
虽然数量有些多,但这样也更安全不是,就算是皇帝,也不能擅自的下令剥夺他们建立私人护卫的权力,要不然,贵族的安全不就没有保障了嘛!
这就是所谓的文字游戏,换汤不换药。
虽然开国皇帝也知道这些贵族们的这个做法,但是,出于种种顾忌,他还是没有多说什么。
禁止私兵,建立驻军就已经是极限了,王朝初开,不能真的大动干戈,要不然就容易生乱。
毕竟,在开国时期的时候,那些个贵族都是当时与开国皇帝一起打天下的那一批,手中的权力虽然不是所谓的如日中天,但也算是相当有分量的。
开国皇帝虽然是皇帝,但凡事也不能做的太过分,否则就容易招致反弹,甚至于还有着倾覆之祸。
这就是这个世界的阶级体制所造成的必然格局,君主与贵族阶级分庭抗礼,表面上是君臣关系,但双方的地位处境却是时有变换,可能君强臣弱,也可能臣强君弱,又或者双方半斤八两,等等等等,来回变换。
任何一个国家和君主,都无法避免或逃脱这个定律。
科赛亚·布鲁姆王朝当年的开国皇帝自然也是深谙这个道理,所以,对于贵族阶级钻空子的行为,也只是不做表态的默许了。
毕竟,这些贵族明面上都算是接受了他的法律,就这一点就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了。
且,虽然那个私卫的数量的确十分的可虑,但,私卫到底还是私卫,不是正规军,无法像正规军那样大规模的训练,要不然,就容易犯忌讳。
这,也就注定了,即使这些贵族们养再多私卫,也是无用。
乌合之众到底是乌合之众,数量再多也是没有用的,除非数量多到蚁多咬死象的地步。
可,事实却是,那些贵族们根本没有这样的财力,所以,自然而然,也就没什么关系了。
作为君主,这点儿器量还是要有的,除非这些贵族们真的要公开训练私卫,以正规军的方式训练,这个时候再出兵镇压,也不迟。
总之,就是怎样都不会吃亏的,练兵总是需要时间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只要你敢练兵,我就敢出兵攻伐你,这就是初代皇帝的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