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六,黄道吉日,宜出征。
这天,李渊罢朝一日,亲率满朝公卿为西征将士饯行。
时入初夏,暖阳高照,林青草绿,偶尔一阵清风吹过,淡淡的芬芳气息漫向四面八方,令人不禁心旷神怡。
昆明池畔,李渊手举金樽,看着面前的一对嫡生儿女,老眼里泪光闪烁。
十年前,突厥犯境,李渊任命第三子齐王元吉为帅,领兵御边,当时他本来也该在这碧波荡漾的昆明池旁边,与开国太子李建成一起送别齐王元吉……谁料祸起萧墙,竟会发生一场惨烈至极的骨肉相残。
尚未出师人先逝,白发人送黑发人,直教他好似肝肠寸断,痛不欲生。
毫无疑问,李渊是个非常感性的人,但他毕竟也是一个坐拥万里江山的帝王。
而此番选择此地宴送儿女出征,正是他努力克服心理阴影的一次尝试。
祝酒完毕,李渊以袖拭去眼角的泪珠,郑重地嘱咐道:“明昭、世民,疆场乃生死之地,你们肩负大任,可要多加小心,我军兵马远胜突厥,宜步步为营为上,切记不可行险。”
李曜与李世民并肩齐声拜道:“父亲教诲,儿定谨记在心,还请父亲一定要好好保重身体,以待我大唐天师凯旋归来,献捷于太庙!”
李渊放下心中的不舍,挥了挥衣袖:“你们出发吧,为父静候佳音。”
……
……
人如虎,马如龙,大唐将士个个精神抖擞,浩浩荡荡地骑行在宽阔的官道上,枪槊林立,旌旗连绵,车马如龙,无边无涯,一眼望不到头。
“贵主口渴么?”
在整个队伍的前方,一个俏生生的小女冠稳稳地骑在马背上,双手捧着一碟洗净的葡萄,一脸讨好地望着李曜。
“我刚喝过酒水,不渴。”
李曜微笑着婉言拒绝了,随即用眼神向她示意:“你去问一问哲威吧。”
小女冠一双漂亮的眸子立时闪过一抹明亮的光彩,笑靥如花地应道:“那我这就过去找他了!驾!”
说着,她一夹马腹,无需手拉缰绳,那马儿如心意相通一般,便转过身躯,载着它的小主人奔向后方。
李世民策骑来到李曜身侧,扭头用下巴指了指那小女冠跑得颇为欢快的背影,打趣地问道:“难不成这个孩儿就是阿姊的未来儿媳,那个工部尚书武士彟的次女华姑?”
李曜睨了李世民一眼:“没错,这门亲事是前些日子定下来的,我和嗣昌都忙着出征事宜,没怎么声张,所以知道此事的人并不多,不想世民的耳目倒是灵通得很。”
李世民有些奇怪的问道:“我观此女年纪不过十二三岁,而我等此去万里之遥,武士彟竟然也舍得她跟随阿姊远征西域?”
李曜太了解自家这位好二弟的心思了,此刻李世民故作好奇宝宝,绝不会是随性而为,想要拉近姐弟关系的用意简直不要太明显,于是她耐住性子解释道:“我们两家考虑到华姑尚幼,决定等她过了及笄之龄再完婚,后来武士彟带她去面圣,父亲似乎很喜欢这孩子,只是不知他们怎么谈的,父亲竟然叫我先将她收入门下,编入随军的布道营。”
出发之前,李曜以宗圣观的道众为基本班底,组建了一支随军远征的传教团队,号为“布道营”,就连她的师姐钟静云也在此列。
“原来如此……”
李世民捋了捋修剪整齐的八字胡,沉吟片刻道:“当初阿姊上奏说‘天朝欲光宅天下,必有文化输出在前’,难道其中的‘文化’就是‘以文教化’之意么?”
李曜点点头:“大意如此。”
“大军通过,人畜速速避让!”
“尔等快点让开!”
“动作快点!”
正说话间,前方不远处传来一阵喧哗,李曜和李世民抬眼望去,就见一群胡商在前头开路的骑兵驱赶下,正手忙脚乱地牵着骆驼躲到路边,不过也有胆肥脾气不好的人,嘴里似在骂骂咧咧,骑兵拍马上去抽鞭就打,不一会儿全都老实了。
李世民打量着这些服装怪异的胡人,微微挑眉道:“阿姊你也看到了,这些胡儿畏威而不怀德,可见文化输出绝非一桩易事啊!”
李曜只扫视路边一眼便移开了视线,她一边策马向前,一边缓缓说道:“不过改变这种情况,对我们来说也不算太难。手握兵仗,以武力使其畏惧,再以文教化,使其怀德。而教化可快可慢,胡人不识汉文,又多崇信胡教,你若先以儒学来化胡为汉,非但很难引起胡人的兴趣,甚至有可能会激起他们的逆反之心,昔两汉魏晋设都护府,在西域经营三百余年,只是一味讲究包容,而不重教化,结果中原板荡,一切努力转眼间付诸东流,如今出了瓜州,便难觅华夏痕迹,所以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既然胡人的佛学能够传遍中原,我们也可师夷之法以制夷,用胡人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来教化他们。”
“师夷之法以制夷……”
李世民听了茅塞顿开,脸上的表情好似在说李曜为他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传教布道,改变胡人的信仰,这的确是一条捷径!”
但他很快又冷静下来,似乎想到了什么,皱眉道:“可我觉得道家学说未必比儒学更具有优势,说句实话,虽然本朝崇道,但道学经典晦涩玄奥,远不及佛家经文更通俗易懂,也更容易受百姓青睐。”
李曜恬淡一笑:“谁说我只靠那些道学经典来传教了?”
李世民微微一怔,但瞬即脸上现出恍然之色,试探着问道:“莫非……阿姊已经开宗立派?”
李曜颔首赞道:“不愧是世民,果然聪慧过人,你猜得一点没错。”
李世民动容地道:“阿姊可否给世民简单讲一讲教义?”
李曜唱了一声“福生无量天尊”,故作高深莫测地说道:“待大军到了西疆,贫道再给你开开眼界,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嘛。”
李世民略微有些遗憾,但还是迅速收敛情绪,恭敬地叉手施礼道:“既如此,那世民也只有拭目以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