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之所以在新党旧党那里都不讨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他的理念具有自己的态度——
变不变法,要看便不便民。
因此,听到宁野说,特区总体指导原则中,民生摆在优先位置,国防、朝政兼顾,苏轼当即有一种遇到知音的感觉。
宁野见苏轼眼眶湿润,还以为自己说错话了。
“咋了苏子?莫非我说的有何不对?我毕竟是后人嘛,不懂大宋国情也是正常的,要是有任何错漏之处,你可要随时帮助我更新想法。”
宁野说得很是诚恳,反倒让苏轼更加感动了。
“没有,宁校长大才,所言句句在理,”苏轼擦了擦眼角,“不过这些想法,正是在下多年来心中所想,早前就感觉校长知我心意,今日听到宁校长说,变法要以民生为中心,我更是有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
“哈哈哈,原来如此。”宁野开心极了,能被苏轼引为知己,他老高兴了,“能和苏子共鸣,也是我的荣幸。”
扶苏、刘据闻言,互相对视一眼。
“我俩也是这般想的,宁校长真乃我们大家的贵人也。”
“咳咳,打住,”见大家又要吹捧他了,宁野急忙说道,“我们继续话题。”
既然确立大宋发改司在特区的总体指导原则是以经济建设也就是民生为中心,那么势必会涉及到土地改革这样的事。
因此,宁野就直接说了他的想法。
基于大宋大多数土地都是私有制的背景,宁野建议,迁徙流民到海南、琉球开荒,正好这两处开发程度不高,土地还没有被地主大量占有,适合收归国有,由赵顼直接分配。
这就相当于,这两处的土地,不仅完全可以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可以仿照后世,进行基建,这样以工代赈也就不是问题了。
当然,开发海南和琉球,并非仅仅只是为了种田。
这两处,都很适合建立港口,将来,大宋可以以海南、琉球为起点,走向广阔的海洋,比大明还要提前几百年,进行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不仅能增加收入,还能促进经济发展。
反过来,经济基础发展到一定程度,势必会倒推政治体制改革,逼迫那些士大夫开眼看世界。
土地改革,在宁野看来,并非只有通过打仗才能重新洗牌。
事实上,一旦宋朝经济发展到进入人类社会的下一个阶段,土地不再作为唯一重要的生产要素,自然会有人放弃兼并土地,转向更赚钱或者赚钱效率更高的路径。
当然,这里面有几个前提。
第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引入、推广、大范围种植高产粮食作物,也就是,必须实现用更少的土地可以种出更多粮食的目标。
唯有肚子填饱,人们才会思考进一步发展。
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极大地调动百姓的生产积极性,有助于实现这个目标。
第二个前提条件前面说了,就是土地不再是唯一重要的生产要素了,种地也不再是最赚钱的买卖了。
只要能够放开海上贸易,以海南、琉球的特区港口为依托,将大宋的瓷器、丝绸、茶叶等各种特产,转卖至南洋甚至更远的海外,然后将海外的奢侈品带回大宋,卖给大宋的土豪和巨富,这里面的利润,肯定大到难以想象。
国家税收增多,人民也能赚钱。
与其在华夏内部内卷,不如鼓励华夏子民提早走出去。
而且,退一万步说,即便将来蒙古帝国依然不可阻挡地崛起,相信经过几百年的经营,大宋也有足够的实力、足够的海陆双重战略纵深,抵挡蒙元入侵中华。
可以说,这完全是一箭多雕的千年大计。
苏轼一边听一边点头,这些提议,的确很大胆,但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不止如此,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宁野还提了几点建议。
特区不仅仅是南边的海南和琉球,其实北边也可以搞。
宁野做过功课,北宋官田主要包括屯田、营田、职田、学田等,其分布主要在北方边境、京畿地区以及南方圩田。
江淮、两浙等地的南方圩田(围湖造田)多为官田,但数量少于北方,这里暂且按下不表。
开封周边有部分官田,用于供应皇室和官僚体系,可以作为京城特区,由赵顼等人直接指挥试验。
更重点的,还在于北方边境。
河北、河东(今山西)、陕西三路是官田集中区,主要用于军事屯田。这些地区与辽、西夏接壤,屯田兼具防御和粮食自给功能。
结合后世改革开放的经验,完全可以在陕西路(宋夏边境)或河北路(宋辽边境)设立几个“屯垦特区”,以州为单位推行。
虽然宋朝是募兵制,但是既然都有特区了,咱肯定要玩点大的啊。
“苏子,我建议你们可以在北边的屯垦特区,仿效后世,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兵团的成员主要通过自愿报名、组织调配等方式招募,招募对象包括内地移民、复转军人、知识青年也就是年轻的士大夫等等。”
北宋为了防止唐朝藩镇割据,地方尾大不掉,威胁中央的局面,因此采取强干弱枝、兵将分离的政策。
前文也说过,宋朝重文轻武,并不像有些后世网友拍脑袋以为的那么简单,而是吸取了前朝教训之后定下的国策(见第72章)。
但是,改革改革,肯定是要打破已有的规则的。
在听完宁野介绍后世中国的生产建设兵团之后,苏轼眼前一亮的同时,心中又有了新的疑问。
那就是,如何确保特区的生产建设兵团忠于大宋,不会重演唐朝藩镇割据?
苏轼的担心,同样也是扶苏、刘据的担心。
虽然秦汉没有藩镇,但秦朝刚刚统一,六国余孽犹在,各地复国思想不可能那么快消失,而汉朝有诸侯国,就更不用多说。
自古以来,如何平衡中央和地方,都是一大难题。
“我知道你们在担心什么。”
宁野笑了笑,用马克笔在白板上写下两点。
------
作者说:
平台对本书的给量实在太一般,是时候考虑本书创作何时完结的问题,作者这段时间会认真考虑一下。
不管怎么说,感谢大家的支持,不管写多长,保持质量完结是作者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