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这样,那就抓人吧。
建文帝首先给张昺、谢贵发了一道密诏,令他们把燕王府的官属全部抓起来,以去其羽翼。
接着,密令新增派的北平都指挥使张信相机而行,逮捕燕王。对于一位军人来说,能参与平定叛乱的军事行动,那是一项无上光荣的事,也是一个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没想到,张信却犯愁了。
因为,他父亲曾经跟随燕王朱棣征战北疆,对他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佩服得五体投地,认定他是个做大事的人。这应该是张信最早的家庭政治教育了。
现在,抓燕王的重任偏偏落到他的头上。你说,他心里不犯嘀咕就怪了。
母亲见他神色有异,坐立难安,便一再追问,他也只好将此事和盘托出。
他母亲听罢,大惊失色,严肃地说:“你不能这么做,你父亲在世时对燕王的评价你是最清楚的。如若轻举妄动,必将家破人亡,甚至延祸全族啊!”
他点点头,安慰母亲说:“娘,你不要担心,我会慎重考虑,妥善处理这件事的。”
激烈的思想斗争过后,他出现在燕王府大门之前,求见燕王。他到底要怎么做呢?是投诚还是抓人?
当然,燕王府对这位不速之客有足够的理由拒之门外。人已经疯了,如何见客?一连去了两次,都被同一个理由拒绝了。
但他还是得再去,只是这一次,守卫的军士没见到他。堂堂一位省军区司令那魁梧的身躯竟然躲在一顶小小的女轿之中,从王府后院门口偷偷摸摸地混了进去。
当他突然出现在面前时,燕王也吃了一惊。确实够厉害的啊,两次拒绝接见,但他还是进来了。
张信走到病榻前说:“殿下,现在您有何打算?请如实相告。”
“病”得奄奄一息的朱棣微微睁了睁眼,有气无力地说道:“你也看到了,我病成这个样子,还能有什么打算呢?”
“殿下,我身上有抓拿您的密诏。现在已是十万火急的时候,请您一定相信我,以实情相告!”
单刀直入,直切要害,房内瞬间静寂,气氛紧张得让人难以喘气。
突然,燕王双眼精光闪烁,刹那间“复活”了!他利索地翻身下床,对着张信行礼说:“你是救我全家的大恩人啊!”
在这刻不容缓的紧急关头,他立刻请来身边主要的谋士道衍和尚商议对策,部署起兵事宜。
燕王在紧急行动的同时,接到密诏的张昺、谢贵也没有闲着。
他们带兵包围燕王府邸,要求将王府的所有官属都交出来。目前,王府内只有八百个士兵。而北平城驻守着大批的朝廷军队,城外也有重兵驻防。所以,要是动起手来,燕王朱棣除了束手就擒之外,已别无选择!
因此,他们对此次行动是信心满满的。
果然,一切似乎都在他们的意料之中。不久,王府被迫把大小官员的名单开列出来交给他们核实,同时表示服从朝廷的安排。
于是,张昺、谢贵带着军队就直奔过去。可是,他们在富有皇家气派的府衙大门外被拦住了。
当然,理由是非常充分的。明文规定,一般的士卒没有藩王的同意是不能进入王府的。他们口袋里揣着的密诏写明了只抓官属,燕王的地位还在,那这规定似乎也就不能破坏。
仗着里里外外都是朝廷的军队,张昺、谢贵两人拿着名单一脚就踏了进去。
在深邃的王府内,他们见到了早已宣布病愈且神采依然的燕王,见到了设宴款待、礼数周全的燕王。但是,他们没见到府外将士们的情况。或许,他们本不应该将自己的军队留在外面。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府内的酒香飘了出来,钻进了一直守在门外,这时已饥肠辘辘的将士们的鼻孔里。府内既然大开宴席,那么军士们也该先吃饭吧。于是,他们陆续散去了。
王府内已酒过三巡,宴席将散未散。这时,侍者送上了新出的西瓜。
燕王拿起一片刚要送到嘴边,突然脸色一沉,厉声怒喝:“普通老百姓的家庭,也懂得和睦相处;我身为太祖皇帝的嫡子,却受到如此迫害,这都是奸臣离间所致!”说完就将西瓜一把掷在地上。
与此同时,埋伏两旁的士兵一拥而上,将两人抓了起来。
直到这时,他们才真正发现燕王的可怕之处!
朝廷派来一拨又一拨监视、控制他的官员,他忍;朝廷调走了他几乎所有的护卫,他还是忍;当军校被告发的关键时刻,他不惜以藩王之尊,屈就装疯卖傻之名,来为自己的大计赢得宝贵的准备时间。
面对这么可怕的一个人,他们怎能和他讲朝廷的规定而把将士留在门外呢?
悔之晚矣!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后悔药,张昺、谢贵和朝廷安插在王府的眼线全部当场被杀。
现在,已是夜晚。北平城的夜色正浓,却并不宁静。
借着夜色的掩护,燕王麾下的大将张玉率兵偷袭北平九门。
他能成功吗?手中就仅有八百人。不过,这都是从三护卫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是三护卫的浓缩,浓缩就是精华!
一夜之间,他们竟然成功夺取了九门中的八门,只剩下西直门。不过,朱棣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因为,城外驻扎着朝廷重兵,他们随时可能赶来。到时,西直门就是朝廷大军进城的通道,就凭这八百人如何抵抗?
真是刻不容缓啊!
燕王眉头一皱,计上心头。只见他身边走出来一位将军,一位德高望重的将领唐云。这位将军平时与北平城的士兵同甘共苦,深受他们的爱戴。
西直门的士兵们看着这位老领导穿着便装径直走到城门下,诚恳地对他们说:“众位将士们,你们已经看到,目前北平出现了混乱的局面。经过协商,朝廷已经承认燕王对北平的独立管理权,以后双方各自为政。你们不要再枉作抵抗,以免延祸自身!”
守城的士兵们听了老领导唐云的“传谕”,虽然半信半疑,但毕竟领导消息更为灵通。于是也没有再深究,一哄而散。
奇兵!唐云的一句话,瓦解了一支顽抗的守军!
夺下北平城后,燕王府出榜安民,稳定城池,以为大本营。
自此,燕王朱棣撕下了伪善的面纱,走上了以夺取皇位为目的的起兵造反道路。这一条路,凶险异常,从汉代的七国之乱到西晋的八王之乱,历代都没有成功的例子。
难道藩王作乱真的注定是要失败的?在这样的历史魔咒之下,朱棣的命运又将如何?欢迎继续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