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有种种不同的声音,耿炳文还是率领着他的三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进抵真定,即今天的河北正定。
在真定的前方,他布置了雄县、莫州、河间三足鼎立的先锋防线,既能相互支援,又能共同协攻。放眼当下,这种稳守反击的布局已无人能出其右。
而由于雄县离北平最近,故驻扎着九千精锐,它就像一柄尖刀,随时准备插向敌人的心脏。
耿炳文的刺刀已经亮出,燕军却迟迟不见动静。他们那几万人在朝廷大军面前的确显得太寒碜了些。转眼就到了八月十五中秋节了,可丝毫嗅不到一丁火药味。
也是,大过节的,谁会想这码事呢?
是夜,月如圆盘,雄县笼罩于一片银光之中,好美的月色,好宁静的中秋之夜啊!
雄县的将士们如痴如醉,或三五谈心,或赏月尝饼,个别来了兴致,还偷偷喝上两口小酒,一切都如此美好。
但这样美好的夜晚就往往会潜伏危险。
他们谁也没有注意到几条黑影在城墙上一闪而过,轻得几乎听不到声音。就算有那么一点,也被他们的嘈杂声所掩盖了。突然,“轰隆隆”一声大响,把他们从如痴如醉中拉了回来。
“不好!城门被打开,赶紧过去看看怎么回事!”
不过,现在已经为时已晚。敌人在不知不觉中已偷偷攀城而上打开了城门,城外的大军如潮水一般涌了进来。
虽为精锐,但仓促之下,城内南军已很难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加之寡不敌众,结果一夜之间全部被歼。他们为一时的轻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可悲可叹!
真是神不知鬼不觉啊!难道燕军有隐身术不成?
其实,早在八月中旬,燕王已亲率大军抵达雄县附近的娄桑镇,与雄县只隔着一条滹沱河。他在这里休整军队,蓄势待发。
中秋节当天下午,燕军悄悄渡过滹沱河,燕王在作阵前动员时说:“中秋之夜,敌军一定疏于防备,我们发动突然袭击,定能一举破城!”
这一切正如他所预料的,但耿炳文三角防线的妙处他是否也能知晓呢?它就如一个连环扣,一环扳动后,将引起连锁反应。
果然,雄县的敌情很快就被另外的驻军获知,几万明军在都指挥使潘忠、杨松率领下,向着雄县急扑而来。借着月漾桥,大队人马陆续渡过了滹沱河,已可远远看到了雄县城。
可是,潘忠和杨松奇怪地发现城外怎么不是想象中的混战场面?当然,他们还不知道雄县这么快就被拿下来了。雄县城越来越近了,但四周静得令他们感到似乎有那么点不对劲。
突然,听到了一声炮响。他们的心一沉,情知不妙,但晚了,恐怖的一幕发生了!
本来平静的河面、大桥,这时却人声鼎沸,“涮涮涮”地冒出了无数的士兵,个个有如河妖水怪一般冲杀过来。
难道他们真的是传说中的滹沱河怪?否则,怎么能隐蔽在水中?
原来,他们手中都拿着一束水草,既能掩护,又可借助草管呼吸。
这时,已由不得官军多作考虑,潘忠急忙指挥军队往城下冲去。虽然退路被切断了,但雄县城不就是自己的地盘吗?
正如他们所期待的那样城门打开了,可惜出来的不是兄弟部队,而是朱棣亲自带领的大队人马掩杀过来,两面夹击。
潘忠他们已是瓮中之鳖,几乎无路可逃,慌乱之中,不少士兵退却到河边,淹死的不计其数,最后潘忠也成了俘虏。
官军的先锋部队就这样被全部干掉了。
由此可见,燕王不仅知道耿炳文连环防线的厉害之处,而且还能立刻布置了反制破敌之法。
他在破雄县的同时,即刻就制定好了下一步的计划,这种临场应对的能力实在是太强了,令人叹服!
此时,燕军士气大振,燕王乘势率军直指真定。劳师远攻数倍于自己且以逸待劳的大军,是当时明智的选择吗?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燕王还生怕别人不知道,故意布了一个局去通知敌方。
他把被俘归降的一名小军官张保找来,让他扮成乘隙逃回去的样子,告诉耿炳文燕军已直趋真定,可能很快就会发起新的进攻。
实在令人费解!燕军一贯善于出其不意地发动袭击,也每战必胜,这一长处为什么不继续发扬呢?
现在先告诉敌方军情,还怎么偷袭?难道燕王在大胜之后,以为耿炳文这样的开国宿将也不过如此,不再把官军放在眼里?这也太骄狂了吧!
众将一看也急了,燕王朱棣这才道出其中的原委:“耿炳文的大军一分为二,分驻滹沱河的南北两岸,互为相支援,即使我军破其一营,但也已力竭,还怎么去抵挡对岸大军的还击?”
“那怎么办呢?”
燕王气定神闲,接着分析:“如今,知道我大胜之师挟势北来,他们必然南营北移,全力北拒。我军无后顾之忧,可一举大败敌方。”
至此,众将才知,燕王已根据战场的情况调整了战略。沙场之上没有一成不变之法,故需根据实际情况临场发挥。
果然,耿炳文为抵御北来的燕军,已将军队全部移到西北边。
但北方的燕军就一定会自城北而来吗?
获得敌情的朱棣当然不会这样做,他的大部队已绕到了防守空虚的真定城东南。当然,也留了一支队伍来迎合耿炳文的期待。
不久,耿炳文看到了他期盼的燕军在城西北发动了进攻。他很自信地进行了还击,但令他意想不到的情况也很快发生了。